上海花小钱可增产权面积 整幢楼气顺(组图)
发布时间:2012/11/23 0:00:00作者:来源:青年报
上海花小钱可增产权面积 整幢楼气顺(组图)
----美丽园小区妙招换来“100%同意”
• 2012-11-23 10:29:00
• 来源:青年报

没装楼梯前,楼里的老人要上次楼很不容易
未来电梯规划图
今年6月,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决定,启动“多层住宅加装助老电梯”公益项目试点工作,首批试点为市区内不同区域的7幢居民楼。本报曾作出连续报道。
但是好事多磨,记者近日走访了部分小区,发现如今仅静安区的美丽园小区因得到居民100%同意而通过了加装提案,其他小区的协商均陷入僵局。这使得有迫切需求的居民不由感叹,“想要装个电梯原来这么难!”
至于美丽园小区是如何让居民100%达成协议的,推动此事的社区人大代表独家披露了具体洽谈的方案。
而“100%同意”这一规则本身,也被推上了风口浪尖。
本报记者 范彦萍
巧渡瓶颈
不肯出钱?让你心甘情愿掏钱买“划算”
早在11年前,住在美丽园小区的老人们就常向美丽园居民区人大代表、美丽园社区共建联合会会长陆纯提出,能否在老房子里加装电梯,自己一把老骨头实在爬不动楼梯了。
“其实11年前这些老年人就跟我反映了情况,当时他们七八十岁,如今又添十来岁,爬楼更不便了。比如住在201室的一位80岁的老伯,关节不好,从1楼到2楼总共只有16格台阶,但对他而言比爬山还难,他在楼梯上摔过好几跤,骨折过。如果他住在更高层,你能想象这日子怎么过吗?”
当美丽园小区成为首批加装电梯试点居民楼时,陆纯原以为这么一件皆大欢喜的事,家家户户没有不同意的道理。直到他亲自接手此事,才发现事情原比想象的麻烦。在初次征求意见时,居民们嘴上都说没问题,但真到要出钱了,有5家人家突然提出了反对意见。
按照方案,一楼4家人家每户要出4500元,楼层越高出钱越多,到了6楼,每家人家要出的加装费达10500元。一开始,大家想不通一楼为何也要出钱。为了“摆平”一楼,陆纯专程和房地产部门协调,提出在电梯加装工程竣工后,将增加的面积体现在产权证上,并在产权证上加注电梯房。
在得到肯定答复后,陆纯挨家挨户说服了一楼的住户。“试想,如果增加的面积是两三个平方米,4家人家平均增加面积可达0.5-0.8平方米左右。象征性地出千把元,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,享受到的潜在收益远远高于出的钱,何乐而不为呢?”
化解质疑
差价不公?讲道理摆事实使你心理平衡
按照方案,每月的电梯运营费除了一楼不用分摊,二楼至六楼采取递增收费。比如二楼每月收费24.6元,六楼则为61.5元。这时,有些居民质疑,电梯运营费为何也要按照楼层的高低不同收费,因为在有些小区,他们看见不管是二楼还是二十楼,电梯运营费都是一刀切的。
“居民提出的质疑有理,但是他们的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性。”为此,陆纯专门找这些居民解释,告诉他们其中的道理:
现在市面上的商品房之所以运营费一刀切,是因为不同楼层居民在购房时已经体现了差价。相对的,维修基金就要按购房款的百分比来出了,不同楼层缴付的费用不同;但对于售后公房来说维修基金却是一刀切的,所以相应的要在运营费上有所区别。
还有的居民觉得自己的建筑面积少,建议电梯运行费按面积算。陆纯指出,这种说法也有问题。“你房间面积小,但倘若有6个人住,那你说是1个人用电梯比较多,还是6个人?”
整整几个月,陆纯前前后后跑了二十多次,动之以情晓之以理,将众人说得心服口服。他透露,目前加装电梯已进入申报阶段,立项后,通过消防、进户电缆改道等一系列复杂的报批手续,争取春节前开工。
成为首家征得100%居民同意加装电梯的小区后,陆纯名声大噪,很多小区找上门要求取取经,但陆纯表示先把试点小区做做好,总结经验教训,之后才能更好地推广工作心得。
》规则解读
关于这个“100%” 既是强制 也属合理
旧小区加装电梯试点不少,却唯独美丽园一家获得民意一致,这说明要“100%的点头率”并不是件容易的事。
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,目前其余试点小区还都处于“意见胶着”状态。上南九村的业委会主任陈燕芬透露说,在第一次征询意见时只因一户人家不同意而方案搁浅。目前,第二次征询还没开始。该小区业委会副主任杨宝群私底下透露说,“这事有点难。加装电梯的费用从数千到上万元不等,每个月的管理费在40-120元/月,你想想住在6楼的居民光电梯费每个月就要百来元,还不算上电费,谁肯?”
既然众口难调,为何不能参照物权法,采取“三分之二同意”制呢?市老年基金会相关人士表示,他们也曾考虑过打破“100%”的门槛,但到相关政府部门咨询下来,得到的答案均是让他们失望的。
这位相关人士拿出了两份文件称,根据2011年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、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、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、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和上海市财政局印发的《本市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的指导意见》和2012年的《关于明确本市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的指导意见》,都要求“必须满足增设电梯所在幢房屋的全体业主同意”。
“如果能打破100%的壁垒,这桩实事很早就落实了。后来我们想想也有道理,如果有一户居民不同意,那么这个钱怎么出?如果装好了电梯,这户不出钱的居民一定要坐电梯,难不成还把他拉下来?也许有人会说,房产证上多了面积,以后卖房子可以赚一笔,但倘若人家这房子不卖呢?”
对于“为何要7个试点的居民楼采取7种方案,不能统一规定”,基金会相关人士透露说,目前7个试点的居民楼,个个情况不一样。比如浦东的老年公寓,装电梯的钱是公寓出的,不用老人自掏腰包,自然皆大欢喜。美丽园小区的加装电梯部位在停车棚,如果装了电梯,停车棚就要移位。还有的小区装电梯部位要考虑到垃圾桶的方位,不能影响到其他楼。
此前曾有媒体曝出加装电梯的业务同意率已从100%降到了75%,此说法在居民中流传甚广,但基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,他们并未接到相关文件,目前“100%同意”这一项“游戏规则”依然不变。
》迂回方案
建议1 配备爬楼机
上海老年学学会秘书长孙鹏镖指出,由于加装电梯的手续太过繁琐,要一栋楼的所有居民点头也太难。他们正在计划,通过学会首批为34户高龄老人所在的居民楼配爬楼机。
建议2 加层养电梯
“能不能采取六楼变七楼的做法呢?扩建楼层,将七楼的房子卖掉,盈利部分用来补贴电梯加层费和电梯日常运营费。”上南九村业委会副主任杨宝群表示,曾有一试点小区探讨过这一方案,也许年底会试行也未可知。这个点子如果能通过的话,居民自己出的钱便少了。
但这一建议遭到了老年基金会相关人士的质疑,“加层的话需要搭建,现在连搭建问题都解决不了,如何实现加层。况且加层的话会涉及到居民楼能否承重,会否影响到周边楼的采光、绿化等等种种问题。目前这个办法不在我们的探讨范围内。”
》专家看法
把难处放上台面 最大程度降低居民损失
复旦大学教授顾晓鸣分析说,眼下上海的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,要征得所有居民同意,本身逻辑上就有问题。建议不要轻易动用一票否决制。“如果是惠民政策的话,在这件事上,不管是加装电梯费也好,运营费也好,政府有关部门能否给予资助?”
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讲师童潇分析说,对多层住宅加装电梯这件事要有一定的价值判断,形成内在的逻辑。“眼下,上海已进入老龄化,加装电梯的事是大势所趋,我个人觉得晚装不如早装,不能因为意见不一将这件事搁浅下来,而是要照顾到大部分人的利益,大家达成共识,在社会上形成大规模的讨论。”
对于“100%同意”这一规则,童潇给出了四点建议:第一、要深刻研究为何有些居民不愿装,把他们的合理诉求放在台面上讲,不要怕征求民意的时间长。通过走听证会的程序,让大家的意见得到充分表达,将居民的利益受损降到最小。第二、制订标准要统一,以一个小区为单位,将标准和方案进行公示。第三、对于这些支持老龄事业的居民,老龄委要给予奖励,做出正面激励,相当于变相补偿,尤其是做出牺牲的人,有理由让老年人记得他们。第四、形成舆论压力,把不同意装的居民名单和理由公布出来,“逼”出一部分想搭便车的人。通过晒名单采取信息化、公开化的手段,从而产生舆论效应,促使众人产生相应共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