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苏打造统一高效电梯应急处置平台
发布时间:2019/9/6 14:29:56作者:佚名来源:中国质量报
□ 本报记者 蔡美萍
作为“出门第一步、回家最后一程”,电梯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接触最多的特种设备,乘梯安全是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。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开展以来,江苏省市场监管局把检视问题贯穿全过程,针对群众的操心事、烦心事、揪心事,坚持小切口、深剖析,以“解剖麻雀”的方式摸实情、找症结,共查摆出24条问题,其中直接事关民生的有10条,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建设是重点之一。
找准“切入点” 认真检视问题
江苏是电梯生产、使用大省,全省电梯年产量20余万台、位居全国第一,电梯保有量62.85万台、位居全国第二。随着电梯保有量的持续快速增长,老旧电梯逐年增多,电梯困人现象时有发生。2018年,江苏省共发生3.6万起电梯困人事故,如此庞大的应急处置需求,只要一起处置不及时、不到位,对于被困群众而言,就是100%的不满意。
调研中发现,江苏省电梯安全监管主要存在3个问题。一是呼叫号码不统一。目前江苏省有96333、119、12345共3个电梯救援呼叫号码,号码过多,不易记忆。此外,12345政务服务平台因受理事项庞杂、接听量大,存在电话难接通、处置不及时等现象,不适应电梯应急救援的要求。二是平台覆盖不全面。据统计,截至2018年,江苏省共有乘客电梯和载货电梯共54.2万台,电梯应急处置平台覆盖电梯47.3万台,覆盖率87.2%,数据信息直接接入省平台的电梯34.8万台,接入率仅为64.2%。部分电梯因缺乏地址信息、维保单位信息等,无法准确定位、快速响应。三是数据对接不规范。部分地区在系统技术架构上与省平台不统一,在数据传输中出现电梯场所分类不规范、电梯注册代码错误、电梯救援识别码不完整等数据质量问题,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应急救援的效率。
扭住“发力点” 坚持真改实改
针对存在的问题,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坚持出真招、求实效,积极协调各方,全力推进实施,即知即改办好民生实事,努力实现平台建设“六统一”:一是统一呼叫号码。全省统一以96333为电梯应急救援电话,为社会公众提供24小时全天候应急救援服务。
二是统一电梯编号。给每部电梯设立固定且唯一的“身份识别码”,工作人员只要接到救援信息,就能快速精准定位电梯位置。
三是统一数据归集。逐步将江苏省在用电梯全部纳入应急处置服务平台,将各设区市的平台数据及时整合,实现电梯基础数据、运行使用、故障维护等数据的及时、全面、准确归集,为应急处置、大数据监管提供必要的基础支撑。
四是统一软件平台。将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纳入江苏省市场监管信息化总体规划,统一各设区市软件平台,完善省数据中心功能,更好地开展故障研判和风险预警。
五是统一展示平台。高水平建设省级电梯数据展示中心,用可视化的数据分析呈现方式,全面展现电梯应急管理状况。
六是统一公示信息。通过数据分析,定期向社会公布电梯生产、销售、质量、安全等情况,倒逼电梯制造企业和相关维保单位提高产品质量、加强售后服务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。为此,已列出具体时间表,今年年底前,完成96333呼叫号码统一、电梯编号统一、应急数据归集工作统一;明年一季度前,基本建成统一信息共享软件平台,加快建设统一展示平台和统一信息公示平台。
瞄准“落脚点” 建立长效机制
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始终把“为民服务解难题”作为主题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。在电梯安全问题上,坚持源头治理、试点先行、优胜劣汰、市场运作,建立长效机制,全面提升电梯质量安全水平。
坚持源头治理,开展电梯质量提升行动。该局深化电梯安全“放管服”改革,促进电梯产业创新发展,鼓励电梯生产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,全面提高电梯质量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。坚持试点先行,深化电梯安全监管改革。在苏州市开展电梯安全监管改革试点的基础上,总结经验,全面推广《苏州市电梯安全监管改革试点方案》,构建权责明晰、安全有序的电梯安全综合治理体系。坚持优胜劣汰,确保电梯维保质量。坚持市场运作,推行电梯责任保险。鼓励保险机构设计电梯责任保险和电梯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方案,建立健全电梯安全风险分担机制。
《中国质量报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