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庆节过后,天气逐渐凉爽,空气也格外清新。尽管住在5楼,但趁着天好,76岁的胡翠珍老人一天要出去好几趟:“到楼下遛遛弯儿,跟邻居们聊聊天,呼吸呼吸新鲜空气,心里可得劲儿了!”
每天从5楼上上下下好几趟,胡翠珍老人可不是爬楼梯,而是坐电梯噢!在北仪仙村,跟胡翠珍有同样幸福感的老人还有很多。
北仪仙村,是肥城高新区较早实施棚改的村,全村1200多户居民2015年就全部搬进了楼房(社区)。因当初分房时,采取的是抓阄的方式,所以很多家里有老人的户就住到了高楼层。因为没有电梯,住高楼层年龄偏大的村民,生活就不方便了。由于不常出来,老邻居们也少了见面的机会。这些老人都感觉:“上楼后,就像住进了高级监狱,自己进出不自由,跟子女们住在一起也不方便!”
这些村民的意见反映到了村里,他们的处境和实际困难村干部也看在眼里。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实际困难,经充分征求意见,2015年,村里专门筹措资金,在社区内建了一栋装电梯的老年楼(17号楼)。老年楼为一梯四户,每一户面积都不大,基本都是两室一厅,暖气、有线、网线配套齐全,为了照顾老人,电梯也是装的低速的。当时售价也不高,每平方米240元左右。
搬进老年楼后,老人们都倍感舒心,胡翠珍说:“我膝盖疼,过去上下楼得拿个马扎,爬两层坐下歇一歇后再爬,可受罪了!现在有电梯了,上下楼很方便,而且整栋楼里都是熟悉的老邻居,还和过去住平房时一样的感觉,可舒心了!”一栋楼,不仅受到老年人的欢迎,也颇受村里年轻人的青睐:孝顺父母,就给他们在老年楼里安个家,让他们颐养天年!胡翠珍的房子就是孩子们给她买的。老人有三个孩子,二儿子一家就住在15号楼,儿子从他家到母亲家,步行不超过7分钟,平时二儿子顺路就过来探望,很方便,周末或节假日,孩子们都会过来团聚。住在17号楼的48户老人,大部分情况都跟胡翠珍老人类似。“住在这里,不仅老人们舒心,年轻人也省心,村里的干部们更安心!”村委会主任孙远德说。
由于需求量大,村里今年又盖了一栋老年楼(45号楼),标准跟17号楼一样。这样,就基本满足村里老年人的需求了。为了让住在楼里的老年人生活得更好,村里免除了两栋楼的物业和电梯运行费,还在离两栋楼不远处单独安装了健身器材,并在楼下准备了桌椅,供老人们下楼后健身、休闲。
“村里建起两栋老年楼,真是建到了有需求的老年人心坎上了,同时也让全村老年人心里感觉到了被关怀的温暖!”村党支部副书记鹿传林感慨地说,“将心比心,村民也更支持村里的工作了,村里也比以前更和谐了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