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2014-5-7 8:49:00
• 来源:重庆日报
摁下按钮,电梯门轻轻合上,不一会儿,居民王楠就上到了8楼。
“这电梯还真是又快又稳。”5月6日,南岸区南坪镇白鹤苑社区玲珑雅居小区居民坐上新改造的电梯,无不点头称赞。不过,就在半年前,小区11部电梯一度停摆,而且居民拒绝签字动用大修基金改造电梯。
电梯仅用4年就出故障 多数居民不愿交钱维修
“社区干部上门劝说居民签字,常常连门都敲不开。”5月6日,白鹤苑社区党委书记张绍勇回忆起去年改造11部电梯时的情景,皱起了眉头。
玲珑雅居小区建成于2005年,1147户居民当中,农转非、拆迁户和商品房居民各占1/3。因收不齐物管费,电梯缺乏保养,2009年前后,小区仅用了四年的电梯开始故障频出。很多居民无法理解为何电梯寿命如此之短,改造一直搁置。
去年,市委市政府出台22件民生实事,着力推动“三无”老旧住宅电梯改造更新。没有成立业委会、且居民构成复杂、电梯改造困难的玲珑雅居小区被纳入其中。
“什么?修电梯要用我们自己的钱?不说了,不签!”争取到了好政策,居民出1/3的钱就能改造电梯,但很多人仍然不理解。大家纷纷认为,电梯出了故障应由开发商解决,再不济也有政府兜底,犯不着由居民自掏腰包。
“电梯就像小汽车,质量再好,我们没有按时保养,一样开不了几年。”社区干部登门劝说,希望凑齐2/3业主签字动用大修基金,可常吃闭门羹。
动员居民内部沟通 成功动用大修基金
不过,小区里还有几十位居民一说即通,同意签字动用大修基金。
“在修电梯这事上,居民和居民之间承担相同的责任,享受共同的利益,他们之间交流起来更容易。”白鹤苑社区党委书记张绍勇告诉记者,局面尴尬之时,社区组织起了二三十位热心居民和党员代表,分批分组和社区干部一起上门“游说”。
邻居出面,居民的门好开了。然而,一听说“签字交钱”,一些人仍然毫不客气地关了门。
“受了这样的委屈,我心里特别难受。”居民代表张群英说,若不是社区干部在背后加油打气,这样的“义务游说”早就干不下去了。
组织居民和居民沟通,社区干部并非闲着没事干。他们站在楼道里察言观色,一旦沟通出现“障碍”,就及时出面化解。
党员代表窦维明在社区干部的陪同和鼓励下,4次敲开18楼一户居民的家门,明显感觉到那家人关门的声音一次比一次轻,态度也从“不签”逐渐转变为“明天再说”、“和家人商量”,直到最后“同意”。
后来,学建筑的居民雷先生也同意签字,并且自告奋勇加入了义务宣传队伍。看到专业的雷先生都签字修电梯了,更多的居民点了头。
去年11月,玲珑雅居小区只用了20天,就让上千户居民中的2/3签字,同意动用58万余元的大修基金,小区老旧电梯得以顺利改造。